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警惕厨用“小家电”成食品安全“大隐患”

来源网址:http://www.yrdlcd.com/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提高,豆浆机、电烤箱等厨房用小家电备受国内消费者欢迎,也成为各类电商网站的热卖品。据统计,宁波口岸今年1-4月进口的榨汁机、电饭煲等厨用小家电就达400万美元,而每年的出口额更是达数亿美元。但是,厨房电器中所使用的塑料、不锈钢等零部件存在安全卫生隐患等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小家电“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市场监管重点,广大进出口企业需引起高度重视。

    市场召回通报频发 食品接触材料成重灾区

    食品接触材料是发达国家的市场监管重点,因为选材不当导致厨用小家电产品存在安全卫生隐患而被监管部门召回甚至销毁的事件屡有发生。例如咖啡机、切片机等产品广泛使用耐高温的尼龙塑料以及聚碳酸酯、ABS等硬质塑料作为塑料盖或机身,其切割或加热元件则广泛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作为原料。从各国监管发现的问题来看,不同材料的安全风险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聚丙烯塑料、304牌号以上的不锈钢等卫生风险相对较小,而密胺塑料、尼龙塑料、ABS、AS塑料以及低等级的不锈钢则风险极大,在严苛的食品安全检测中极易发现甲醛、芳香胺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2016年1-5月,仅欧盟就针对我国出口的各种食品接触材料发出30余次不合格通报,其中由于使用的不锈钢质量不合格通报就占到近三成,相关产品则面临退货、销毁等后果。企业选用配件时应严格筛选,根据用途选用安全可靠的材料。

    厨房用途小家电 食品安全很重要

    机电产品行业特性明显,小家电企业通常对于电器产品的各类技术和标准比较熟悉,而对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法规和标准则相对比较陌生。如一款榨汁机可能涉及不锈钢、ABS塑料桶体、PP塑料盖、硅胶密封圈等多种可能接触食品的不同材质部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就需要分别进行卫生项目测试,企业往往难以把握。甚至有少数企业在选择配件原料时,仅仅考虑机械强度、加工性能等指标,而对原材料是否满足食品级要求不甚重视,甚至使用各类禁用助剂,一旦遭遇抽查,极可能被通报乃至召回。2016年3月,一款广东产的厨房制面机器就被意大利检测发现镍元素、锰元素等物质超标而被通报不合格,其重金属甚至超过限量20倍。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没有意识到制面机所有与食品接触的部件都必须使用食品级的不锈钢。日本、韩国等国近年也频繁对中国厨房用电器进行抽查,如一批原产浙江的电热水壶由于塑料配件未能通过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检测而被通报扣留。该产品的塑料部件采用了聚醛树脂,在检测中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表明原料不符合食品级用途。

    食品安全标准更新密集进出口企业需关注

    为了保障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我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大大加强了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更新力度,广大进出口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如2011年我国对原先实行了20余年的不锈钢标准进行了更新,新版的GB9684标准对不锈钢材料有关重金属限量的要求基本与发达国家一致,而针对各类塑料材料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近期也在密集更新中。由于进口小家电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被退运或销毁的案例也有所增长。如山东检验检疫局2015年7月对韩国进口的700台、货值近4万美元的多功能搅拌机、迷你果汁机等食品接触小家电实施检验时,发现其重金属镍的溶出量超出国家标准10倍以上,相关产品被销毁。此外,各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卫生要求有所差异。如我国出口韩国的搅拌机等产品多次因为使用的ABS塑料中“丁二烯残留”超标被通报不合格,但我国国家标准和美国FDA法规对该指标都没有直接的检测要求。欧盟对ABS塑料通常只检测“丙烯腈迁移量”,而我国国家标准则对塑料中的”丙烯腈残留量“有严格限量,曾有多批进口小家电因该项目超标而被退运或销毁。广大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应加强法规和标准的学习,防范质量问题引发贸易风险。

    专家提醒,与食品接触的电器产品敏感性高,对于生产企业要切实提高质量风险意识,选择安全可靠的原材料,并加强对高风险原辅料的加工工艺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要求;对于进出口企业在出口或进口环节必须在合同中和客户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及时到权威机构进行检验,避免抽查不合格面临退运、销毁等巨大损失;而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厨房小家电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功能还要关注产品的安全卫生性能,必要时可索取相关产品安全卫生方面的检测合格报告。

    (鄞州局 潘云娣 慈溪局 孙小莉)